美股盤後─企業季報不佳 油價下跌 股市整理 道瓊持平作收
◆工商時報:第二季財報殺手:匯損
◆經濟日報:彭總裁不在家 台幣衝28.5關


升至兩年半新高 歐元區PPI意外加速
印度嚴打通膨 升息2碼




美股盤後─企業季報不佳 油價下跌 股市整理 道瓊持平作收

[ 美股財報不佳,使得美股漲勢停滯,後續的財報或是消息面好壞,會攸關美股之後的動向,黃金和原油大跌是熱錢準備撤退的隱憂. ]

由於企業季報讓人失望,且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為大盤帶來壓力,美國股市周二連續第二天整理,道瓊指數收盤接近持平。金融股表現較佳,由於原油價格再度大跌,能源股壓力沉重。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高0.15點至12807.51。
Nasdaq指數收低22.46點或0.78%至2841.62。
S&P 500指數收低4.6點或0.34%至1356.62。
費城半導體指數收低5.63點或1.26%至439.43。

藍籌股中,最大的拖累為輝瑞(Pfizer) (PFE-US),該公司公布每股獲利僅高於預估1美分。該藥廠重申今年獲利展望,但投資人希望更高。其股價下跌2.8%。

金融股表現較佳,美國銀行與摩根大通均高逾1.5%。

原油價格大跌2.2%至每桶111.05美元。Chevron (CVX-US)下跌2%,ConocoPhilips (COP-US)下跌逾4%。

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指數遭遇了來自Sears (SHLD-US)的壓力。該公司公布第一季同店銷售下降近4%,其股價大跌4%。Sears於周二舉行股東會。

半導體製造廠Nvidia (NVDA-US)與美光(Micron)(MU-US)亦拖累了Nasdaq指數,股價雙雙下跌逾4%。

周五,美國將公布4月就業報告,為投資人所重視。就業仍為經濟復甦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分析師預估,美國4月就業人數增加18.5萬人。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伯南克仍堅守立場,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利率將維持於低檔,不在意通貨膨脹擔憂。

新興市場則有通貨膨脹擔憂:印度宣布調高基準利率,由6.75%調高至7.25%。

匯率與商品:美元兌歐元持平,美元兌英鎊上漲,但美元兌日元則下跌。

6月黃金期貨下跌24.50美元至每盎司1532.40美元。

5月白銀期貨下跌逾10%至每盎司41.15美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調高白銀保證金,白銀價格因而受到壓力。

經濟:美國商務部公布3月工廠訂單上升3%,優於分析師預估的上升2.5%。

企業: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US)股價上漲2.5%。該公司公布4月汽車銷售上升26%。

信用卡公司MasterCard (MA-US)公布每股獲利4.29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該公司指出,交易增加11.1%為第一季獲利上升的主要因素。其股價上漲3%。

公債: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走高,殖利率下降至3.27%,周一為3.29%。

世界市場:歐洲股市收盤錯綜。英國FTSE-100指數上漲0.2%,德國DAX指數下跌0.4%,法國CAC-40指數走低0.3%。

亞洲股市收盤錯綜。上海綜合指數上漲0.7%,香港恆生指數下跌0.4%。日本股市今日假日休市。

◆工商時報:第二季財報殺手:匯損

[ 台幣大幅持續升值的背景下,電子股開始面臨生存的挑戰,許多獲利不穩定的公司,一旦遇到匯損,很可能就會一蹶不振,因此是要特別提防轉弱的電子股的. ]

  新台幣昨天以28.702元報收,創下13年半新高,由於大多數電子業第二季財報均以28.5~29元估算台幣匯率,而伴隨著亞幣的強勁升值,台幣無法自外於這波升值大趨勢。「匯損」,成了電子業第二季財報的最大殺手。

     熱錢昨天再度攻擊亞幣,新台幣盤中最高一度強升2.54角,讓電子業者嚇出一身冷汗,銀行外匯主管指出,直到央行「特定買盤」於尾盤前進場,加上大型行庫協助,才讓新台幣升幅縮小。

     新台幣今年以來漲幅達5%,和去年全年的漲幅相當,第二季才開始,台幣再走升2.43%,領先韓元的2.11%,造成出口廠商面臨匯損壓力。

     電子大廠龍頭台積電估算,去年新台幣平均匯率31.49,如果今年可以維持去年的匯率水準,台積電可多賺260億元,影響每股盈餘高達1元。

     名列「匯損概念股」的大立光,去年第4季匯損3.1億元,被去年升值行情嚇怕的大立光,今年第一季對台幣匯價的估算相當「保守」,所幸台幣平均匯率在29.5~30元間,讓大立光有1億元的匯兌利益。

     IC設計龍頭聯發科第一季也有同樣的狀況,財報上還認列匯兌收益1,900萬元,剛剛出爐的第二季營運目標,是以29元為預算基礎,沒想到台幣已向28.5元叩關。

     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認為,第二季電子業對新台幣匯率的預估值下限為28.5元,昨日匯價非常逼近這個容忍值,預期央行應會強力防守。

     銀行外匯主管分析,為了保住廠商競爭力,並杜絕炒匯風氣,央行近期可能和公股行庫聯手守匯,特別是不易輕易讓外資攻破亞洲金融風暴前的28.518元「天險」,但如果熱錢源源不絕,此關卡早晚會失守,接下來新台幣可能直攻28.5~28.3元的整數關卡。

◆經濟日報:彭總裁不在家 台幣衝28.5關

[ 由於美元持續弱勢,因此台幣升值也成為趨勢,台幣要停止升值的趨勢,不是人民幣停止升值,就是要美元停止貶值,才能夠做到了. 

新台幣匯率昨(3)日盤中勁升,出口商爆發恐慌性拋匯潮,匯銀主管指出,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赴越南參加亞銀年會,炒匯熱錢趁總裁不在家,放膽挑戰28.5元關卡。不過,央行尾盤阻升,導致新台幣匯率收盤價與銀行牌告價「脫勾」的戲碼重演。

凱達組織首腦賓拉丹遭擊斃,美元慶祝行情只有「一日激情」,外資持續匯入,使得新台幣匯率昨日接連闖破28.7和28.6元價位,導致出口商停損殺出,匯市出現恐慌性拋匯潮。新台幣盤中一度勁升2.54角,達28.508元價位。

為延緩新台幣升勢,央行在最後一盤,大舉進場壓抑升幅,匯價在收盤前15分鐘,從28.53元急墜至28.702元,終場僅升值6分,以28.702元作收,寫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新高,台北匯市總成交量是12.27億美元。

央行連續幾天在匯市尾盤阻升,連續三個交易日,象徵美元「批發價」的匯市收盤價,再度高於「零售價」的銀行牌告價,兩者出現脫勾現象。照理說,銀行賣給散戶的美元價格,一定會高於匯市收盤價,不然等於是做了賠本生意。

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升勢重新啟動,主因外資不改對台北股匯市的投資興趣、持續匯入,加上美元迄今尚未出現落底訊號,央行只能在尾盤買進美元,減緩新台幣升勢。

外匯交易員說,除非美元重振雄風,亞洲貨幣連袂回檔,央行掌握天時地利,對熱錢大反撲,否則「新台幣匯率近期升破28.5元的機率很高。」
 


升至兩年半新高 歐元區PPI意外加速

[ 由於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通膨還在持續蔓延中,這會讓全球的升息腳步持續加快,也會進一步收縮了熱錢的資金. ]


根據歐盟統計局,歐元區3月生產者價格的上揚幅度意外加速至兩年半新高,主要是受到能源成本攀升影響,使得努力維持物價穩定的歐洲央行(ECB)繼續升息的壓力日益升高。

反映工廠、農場和其他製造商支付價格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3月比去年同期跳漲6.7%,創2008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略高於分析師預期的6.6%。若與前月相比,3月PPI上揚0.7%,也略高於市場預期的0.6%。

據歐盟統計局,能源成本仍是推升PPI的主因,3月生產者能源價格較前月上漲1.9%;與去年3月相比激增13%,是2008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剔除能源和建築成本後,3月PPI月增幅0.2%,年增幅更創1995年10月以來最大的4.5%。

隨著成長趨緩,歐洲企業正試圖將高漲的輸入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成為推升消費者物價通膨的力量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目前已攀越了央行2%的目標上限。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日前表示,CPI增幅帶動薪資調漲的幅度,連帶導致通膨加速竄升。

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不會在本周的決策會議上調升基準利率,但可能暗示會在6或7月採取行動。

ING經濟學家范伏列特說:「這份資料顯示,物價高漲已對薪資造成壓力,將使歐洲央行保持貨幣緊縮的態度。我們預測該行將在7月升息1碼,甚至可能提早到6月升息。」

印度嚴打通膨 升息2碼

[ 印度也因為擔憂通膨而大幅升息,全球持續升息的情況下,美國最終也會被迫加入升息的行列,因此這波全球性的資金行情也逐漸要進入尾聲了. ]

為抑制節節攀升的物價壓力,印度央行3日一口氣升息2碼,升幅超乎市場意料,宣稱即使成長可能減速,也要貫徹抗通膨政策。央行並警告,至少到9月以前通膨率仍將處於「高檔」。

印度央行把附買回利率(repo rate)調升至7.25%,附賣回利率也升為6.25%;銀行存款準備率則維持6%不變。自2010年3月以來,印度央行每次都採取調升1碼的漸進方式,市場原先預期這次也將升息1碼。

印度央行總裁蘇巴拉奧說:「控制通膨是當務之急,即使這得付出一些短期的代價,例如成長減速。」

印度在金磚四國中通膨水準僅次於俄羅斯,不滿的民眾已多次上街抗議,如果不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將削弱總理辛哈的民意基礎。

然而儘管這一年來央行已多次升息,衡量物價的躉售物價指數(WPI)3月仍高居8.98%,超越該行目標上限8%。

蘇巴拉奧預測,上半年度的通膨率仍將接近去年的高位;這項看法已把汽油和汽油價格上漲等因素納入考量。分析師普遍預期,印度在4月重要地方選舉結束後,將放寬油價管制,讓煉油業者漲價。

但蘇巴拉奧也說,雖然升息會讓今年的成長步伐減速,卻能讓需求面的壓力略為減輕,尤其到了下半年,貨幣緊縮的成效將完全展現。

印度央行預估,在始自4月1日的本財政年度中,通膨率約6%;經濟成長率約8%,不如去年度的8.6%,理由是升息推升了借貸利率,加上國際原油等商品價格飆升,不利於投資。

巴克萊銀行(Barclay's)駐孟買經濟學家森雅爾說:「物價高漲讓印度央行毫無選擇,只得把控制通膨放在經濟成長之上。打擊通膨一刻也不能等,因為輸入成本引發的第二輪效應已開始顯現。」

印度央行同日公布新的貨幣政策架構,將代表融資利率的附買回利率作為主要政策利率,希望藉此緊縮市場流動性,未來與附賣回利率的差距將維持高出100個基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spirinman 的頭像
    aspirinman

    阿斯匹靈的理財航路

    aspirin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