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雙A大陸爭老二
◆經濟日報:陸資參股面板 經部有意開放
美股盤後─企業併購協議及財報帶動 道指漲61.53點
[ 由於擔心通膨的因素,因此熱錢持續回流美國,加上美股利多不斷,因此美股持續走高,但是這樣的情況都代表熱錢沒有要回新興國家的跡象,因此亞洲股市是不容易受惠的. ]
法國最大藥廠賽諾菲-安萬特 (Sanofi-Aventis SA)(SAN-FR) 宣布以 201 億美元高價,收購美國生技製藥大廠 Genzyme Corp. (GENZ-US),同時多數企業財報獲利表現強勁,周三 (16日) 股指收盤上衝逾 2 年來最高水位。
Bell Investment Advisor 投資長 Matt King 聲稱:「我們正注目合併風氣的重新崛起,估計今年將有更加蓬勃的發展。這是美國企業對於業務環境,抱持更多信心的正面跡象。」
紐約證交所的泛歐交易所 (NYSE Euronext)( (US-NYX) ) 昨日宣布,將和德國證交所 (Deutsche Boerse AG)(DB1-DE)( (US-DBOEY) ) 進行合併,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
戴爾電腦 (Dell Inc.)(DELL-US) 第 4 季度財報獲利成績耀眼,股價盤中竄升近 10%,帶動科技類股向上攀升。
經濟數據:
美國聯準會 (Fed) 會議記錄顯示,1 月官員對於經濟成長前景抱持信心,將今年經濟成長預估比率,由先前 3.0-3.6% 上調至 3.4-3.9%,有望成為削減 6000 億美元公債購買計畫規模的動力。
美國商務部估計,1 月美國新屋開工數上升到了 4 個月高點,增 14.6% 至年率 59.6 萬棟,創 9 月以來高點。但 1 月新屋開工許可--新屋開工的領先指標--下降 10.4% 至年率 56.2 萬棟。
美國政府公布,由於汽油成本再度上升,美國 1 月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上升 0.8%。扣除食品與能源後,1 月核心 PPI 上升 0.5%,創 2008 年 10 月以來最大升幅。
Fed 宣布,因氣候回復正常,1 月工業產值數據相對顯低,意外滑落 0.1%;12 月工業產值經修正後,向上竄升 1.2%。
世界市場:歐洲股指收盤向上揚升,法國 CAC-40 指數上漲 1.0%;英國 FTSE-100 指數走高 0.8%;德國 DAX 指數揚升 0.2%。
亞股收盤普遍上漲,上海綜合指數收紅 0.8%;香港恆生指數飆漲 1.1%,日經指數揚升 0.6%。
美元和商品:美元兌歐元和日元身價下跌,但兌英鎊則呈上漲。
3 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 67 美分或 0.8%,至每桶 84.99 美元。
4 月 COMEX 期金價格揚升 1.0 美元,至每盎司 1375.10 美元。
公債:10 年期基準公債價格收盤鮮有變更,公債殖利率保持在 3.62%。公債價格殖利率係呈反向走勢。
◆工商時報:雙A大陸爭老二
[ 這個新聞可以看到,未來的市場都在大陸上,誰能在大陸先開花結果,企業就能蓬勃發展,因此中期的選股策略也是要挑選和大陸有相關的公司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宏碁、華碩品牌雙A搶下大陸通路業者蘇寧電器、宏圖三胞合計8億美元大單,宏碁董事長王振堂、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分別喊話,今年在大陸市占率要拿下第二,雙A仙拚仙,開年不久就上演老二爭霸戰。
王振堂昨日指出,宏碁與方正的整合進度超前,去年宏碁在大陸的PC(含筆電、桌上型電腦)市占率已達到10%,今年要站上13~15%,今年在大陸的營收目標25億美元,年增率挑戰7成。
沈振來也表示,華碩去年在大陸市場的筆電品牌市占率連續3個季度拿下第二,僅次於聯想,華碩將以每年市占增加1個百分點為目標,今年筆電市占率挑戰15%。
業者指出,大陸內需市場龐大,只要產品能鋪進通路就賣得掉,因此通路布局將是擴增大陸市占率的關鍵點。
華碩、宏碁積極與大陸通路展開合作,蘇寧電器是大陸最大IT連鎖通路,在大陸有400~500家通路銷售據點,宏圖三胞則有200個據點分散在大陸100個城市,是雙A進軍中國4~6級城市的重要管道。
王振堂坦言,華碩與蘇寧電器合作較早,不過宏碁去年下半年透過蘇寧的銷售金額同比成長7倍,昨與蘇寧電器簽下2年5億美元採購單後,預期今年宏碁在蘇寧電器的銷售額將再擴增3倍。
沈振來指出,華碩今年將在大陸4至6級城市積極展店,預計每季增加300家,一年新增1,200家銷售通路。由於宏圖三胞在大陸共有200家據點,分散在100個城市,並以2~6級城市為核心市場,與華碩今年強化在大陸4~6級城市通路目標一拍即合,雙方決議攜手擴大合作。據IDC統計,去年第4季華碩在大陸筆電市占率12.5%,居第二,宏碁則10.5%,居老三。
◆經濟日報:陸資參股面板 經部有意開放
[ 兩岸合作是擋不住的趨勢,所以和上個新聞的一樣,未來幾年的投資重點都是中過概念股為主了. ]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16)日首度鬆口,政府正研議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面板業。據瞭解,大陸家電品牌有機會「參股」外,大陸面板業若有助提升台灣產業利益,也可望成為策略投資人。
施顏祥表示,經濟部已送第二波陸資來台檢討案給行政院,「本次開放項目雖不多,但會有一些大陸感興趣項目。」外傳政府有意開放大陸家電品牌來台參股,他首度鬆口在檢討中,但參股比率限制並非外傳20%。據瞭解,目前經濟部傾向採個案審查制,無論下游通路商、製造商等「出海口」型的廠商,或上游廠等,只要經個案審查認為對國內產業有利,即不設限;大陸面板業有機會來台投資國內面板業,但均不得成為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率視個別情況而定。
民國98年6月首度開放陸資來台,政策上路迄今僅吸引大陸71家、1.4億美元資金來台,相較我登陸投資去年底打破100億美元,雙向投資極不對稱。經濟部這次檢討,雖小幅開放,但要陸資「有感」。
府院高層指出,經濟部提報給行政院鬆綁陸資來台檢討案中,基於國家安全理由,將不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第一類電信。不過,為改善兩岸雙向投資失衡現況,陸資感興趣的面板業可望開放。
高層指出,這波開放項目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和公共工程等數十項,例如兩岸大三通後的港口碼頭經營、數位內容等,可鼓勵陸資來台;面板業則將祭出更嚴謹的審查,有限度開放陸資來台。
國內面板業者登陸投資政策上,經濟部正積極檢討開放面板登陸參股與解除登陸世代限制,以回應友達必須參股龍飛光電、才能取得大陸面板執照與奇美電希望登陸設立8.5代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