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益通私募鴻海通吃
◆經濟日報:砸40億元 鴻海入主益通
美股盤後─消息多空交錯 尾盤回揚 道指小跌3點
[ 多頭剛開始接觸利空的時候.通常低檔都會有低接買盤支撐,如果出現連續利空,才會讓多頭反轉,美股目前只有道瓊最強勢,像那斯達克就明顯轉弱很多,所以並不是同步強勢的. ]
美股周二 (25日) 收盤走勢錯綜,尾盤一小時回拉,係因投資人消化藍籌股獲利消息,同時美國經濟報告利空交錯,房價報告遜於預期,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且英國經濟成長意外趨緩。
美股開盤走低,係因官方報告顯示,英國經濟第4季意外下滑。3M (MMM-US)、Johnson & Johnson (嬌生) (JNJ-US)公佈的財報令投資人感到失望,美國運通周一盤後公佈財報也遜於預期,拉高周二美股賣壓。
然而,大型保險公司Travelers (TRV-US)傳來正面的財報消息,有助於減輕部份賣壓,該公司淨利下滑30%,但對全年剩餘日子發出樂觀展望。
另外,電信公司Verizon (VZ-US)雖公佈獲利低於預期,但因宣布iPhone的30美元吃到飽資費方案,周二股價上漲 1.3%,是支撐股市的另一道力量。
商品市場上,期油和期金價格大幅下滑,但棉花期貨上升至記錄高點,係因市場預期供應緊縮且發展中經濟體的需求增加。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 (Jean-Claude Trichet)週末預警,各國央行應該意識到商品價格的漲勢,此發言刺激市場預期ECB可能計畫升息。
企業消息:
通訊設備製造商Tellabs (TLAB-US) 重挫19%,係因該公司第1季財測黯淡。
Harley-Davidson (HOG-US) 公佈季度虧損較去年同期縮減,且優於分析師預期,股價上漲 8%。
American Express (美國運通) (AXP-US) 周一盤後公佈每股獲利 94 美分,營收 73.2 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周二股價下挫 2.3%。
Yahoo (雅虎) (YHOO-US) 周二盤後預計公佈財報,分析師預期該公司EPS 22美分,營收 11.9 億美元。
經濟消息:
工商協進會(Conference Board)周二公布,美國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至60.6,優於分析師預期,且創5月以來最高水準,更多消費者對對收入與工作,及目前企業情況,感到樂觀。
據標準普爾公司周二公布的S&P/Case-Shiller房價指數顯示,美國20大都會區11月獨棟式房屋價格較前月下降1.0%,為連續第4個月下降。
白宮消息:
美國歐巴馬總統預計周二晚間公佈國情咨文,預期他將會談論美國經濟的健康程度,尤其以就業市場為其重點。
◆工商時報:益通私募鴻海通吃
[ 鴻海的動作通常都有指標性的意義,因此這樣的大動作,對太陽能類股無疑是打一劑強心針,整個類股將會更將熱絡,不過在消息最熱絡的時候,操作就要更加保守,看到利多就進場都是有高風險的,不如觀察一陣子,再找機會低接,才是適當的做法. ]
鴻海集團昨(25)日認購國內太陽能大廠益通募資案,以40.4億元全數吃下2.02億股私募額度、佔益通增資後股本45%,並躍升為最大股東,等於將益通納入鴻海旗下一員,鴻海則一舉躋身太陽能一線廠商。
鴻海集團發言人丁祈安表示,鴻海集團與益通合作,為集團深化對台灣投資的指標動作,未來將從太陽能電池、模組等產業垂直發展,雙方團隊合作綜效會有相輔相成效果。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多次對外表示將跨足節能產業,並擴大綠能、節能、環保及低碳產業多重發展,此次出擊,顯示鴻海集團擴大在5C之外的投資佈局。
益通前年慘虧23.4億元、每股淨損12.63元,去年第3季雖然單季轉虧為盈,但累計前3季虧損達25.5億元,更甚於前年,但因為股本擴增,每股淨損反降至10.54元,累計2年共虧48.9億元,以去年底股本24.5億元來算,剛好是虧了2個股本。
為了彌補虧損,益通日前股東臨時會通過鉅額的募資案,分別辦理3億股、每股20元的私募現增,以及60億元的私募可轉債,合計募集資金高達120億元,而昨日私募案只動用2億股的額度。
隨著募資進入最後階段,市場近期再度點起鴛鴦譜,包括鴻海集團和英業達的葉國一都被點名,且同樣都是基於集團跨足太陽能領域的佈局。對此,益通則是多次予以嚴正否認。
至於益通的股價,先是在股東臨時會後連2日重挫,昨日再度加溫啟動攻勢,以上揚4.8%、48.85元做收,重回各式均線之上。不過,3大法人並未進駐,融資連4天下降,融券則是連2天增加。
鴻海昨日是以旗下的4家轉投資公司鴻揚創投、鴻棋創投、寶鑫國際和利億國際,分別認購9,000萬股、1,500萬股、1,800萬股及3,000萬股,合計認購1.53億股,總投資金額達30.6億元;此外,同屬鴻海集團的建漢,也認購4,900萬股,投資金額9.8億元。
◆經濟日報:砸40億元 鴻海入主益通
鴻海昨(25)日宣布,集團斥資40.4億元,參與益通私募,取得36.766%股權,進軍太陽能業。鴻海成為益通私募後最大單一股東,傳益通高層將大換血,可能由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掌舵。
鴻海傳已與大陸英利集團在山西布局太陽能料源,並朝模組、系統發展,併購益通後,業界揣測下一步將併購太陽能矽晶圓廠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建構完整布局,其中益通甫出售股權的興櫃薄膜太陽能廠宇通呼聲高,但宇通董事長蔡進耀說:「目前沒談過。」
這是繼台積電2009年以62億元參與茂迪私募,取得20%股權後,台灣重量級電子廠又一次透過私募,進軍太陽能的案例。加上友達、聯電等也積極布局太陽能,產業發展走向「集團化」,挾資金、人才等優勢,未來台灣太陽能業由晶圓雙雄、友達、鴻海等「四強」競逐,成為與大陸英利、無錫尚德、日本夏普等大廠共闖世界舞台的要角。
益通這次私募預計發行3億股,每股訂價20元,與昨日收盤價48.85元相較,折價約59.05%,與益通去年第三季末每股淨值32.79元相較,折價約39%。益通是國內老牌太陽能電池廠,但受美國轉投資事業失利,過去兩年都虧損超過一個股本。
鴻海這次透過旗下四家投資公司,參與益通私募,總計投資30.6億元,持股27.846%;集團下建漢也投資9.8億元,持股8.92%。益通原訂發行60億元私募,鴻海集團這次認購比重達67.33%,傳鴻海集團後續將全數認足,但未獲證實。
鴻海表示,發展替代能源為集團既定目標,與益通合作,透過上下游整合及原料集體採購等模式,將發揮1加1大於2的功效;鴻海此舉意味重新啟動投資台灣計畫。
建漢董事長李廣益表示,綠能產業發展潛力高,後續將投入電力線傳輸及智慧電網等。
據了解,鴻海集團將進駐益通經營團隊,益通現任董事長吳世章等都將遭撤換,改由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掌舵。益通不願對私募與人事異動傳聞多作回應。
---其他重要新聞---
復徵空地稅 下周可望生效
財政部長李述德昨天表示,這一、兩天就會公告復徵空地稅,下周可望正式生效,地方政府有權畫定特定區域公告課徵空地稅,推動空地加速開發。
據指出,目前除了台北市研擬畫定特定地區開徵空地稅,其他縣市跟進機率並不大;就連一河之隔的新北市也還在觀望中。
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解釋,空地稅是懲罰性稅捐,只要被地方政府畫定開徵空地稅的地區,地主如果在一定期間內不開發,除原就該繳的地價稅,還得多繳地價稅2~5倍的空地稅,迫使地主早點開發土地。
官員說,1985年房地產不景氣,行政院發布解釋令暫停課徵空地稅和照價收買的措施,近來財團養地炒作風氣盛行,都會區房價高漲成為民怨之首,行政院因此在今年1月11日廢止停徵空地稅的解釋令。
李述德說,行政院核定廢止後,財政部和內政部這一、兩天就會共同發布復徵空地稅,預計下周可望正式生效。
這是政府第三度開徵空地稅,李述德說,政府復徵空地稅,主要考量是目前經濟環境已經不一樣,復徵空地稅後,地方政府有權決定何時課稅、怎麼課稅,也可依當地發展情形,畫定特定區域公告課稅。
官員舉例,只要被畫定為特定地區的土地,地主未在規定期間內完成開發,地方政府有權課徵空地稅。地方政府若把稅負訂為地價稅的2倍,假設地主原本要繳50萬元的地價稅,他就得多繳100萬元,總稅負高達150萬元。
券商複委託交易 元大連莊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s10.yamedia.tw/30/userfile/a/aspirinooo/blog/14d3f65e7c5358.jpg)
2010年券商複委託交易統計出爐,本土券商排名再度大洗牌,除前年首度拿下冠軍的元大證券蟬聯寶座外,去年亞軍凱基證排名再降一級居第三,為群益證超越;富邦證擠下寶來證排第四,交易量100億元以上券商,年成長率之冠則是永豐金證券逾1.5倍。
觀察整體本土券商複委託交易量,去年延續前年高成長的氣勢,交易量從前年重回2,000億元的相對高水位,到去年再高成長突破3,000億元大關,年成長率五成以上。雖然加計外資券商的複委託交易量,還未回到2007年的高點,但是單就本土券商來說,去年複委託交易量則已創下新高。
若從市場別來看,拜複委託開放投資紅籌股之賜,投信大中華基金大買港股,以及台灣存託憑證(TDR)熱度持續,香港市場交易量雖仍次於美股,但差距已大幅拉近。
前十大本土複委託券商中,交易量超過100億元的家數雖與前年同為七家,但其中有六家達到300億元以上。
雖然去年港股恆生指數與大陸上證指數表現欠佳,但這兩地股市主跌族群在金融與地產類,因此投資人只要避開這兩大類,其他包括糧食、能源、基建等,仍是投資人熱中標的,因此吸金力量仍大,可望帶動複委託交易量大幅成長。
銀行活存逾10.4兆 外匯存款破表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到去年12月底止,主要金融機構活期性存款餘額達10兆4,608億元,創新高,與前1個月比較,增加了2784億元,「台灣錢淹腳目」,股市資金動能充沛 。
另外,去年12月證券劃撥存款餘額也飆破表,存款餘額飆到1兆3,432億元,月增253億元。
央行也統計,去年12月分外資匯入43.82億美元(全年淨匯入達144.15億美元),到12月底止,外人新台幣存款餘額達2229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台幣雖一路走揚,但外匯存款持續大增,到12月底止,主要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2兆5,752億元,月增74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近來物價蠢蠢欲動,預估春節後物價上漲壓力將更趨沉重加重,央行是否控管貨幣數量,以抑制物價上揚;官員表示,將密切注意物價變動,將盡全力維持物價的穩定。
聯合國:去年自然災損 20年最嚴重
聯合國24日指出,去年全球自然災害造成人類傷亡為近20年最嚴重,約30萬人喪生、2億1千萬人受災害影響,預估經濟損失達1100多億美元。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UNISDR)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共發生373起自然災害,其中以洪水發生頻率最高,共有大小洪災182起。
此外,各地發生83起風暴、29起極端天氣及23次地震。
去年各國自然災害中,以海地去年年初強震、俄羅斯熱浪和森林大火造成傷亡最嚴重。
聯合國促各國妥善建立災難預警機制,減少今後自然災害造成重大傷亡與損失。聯合國官員強調,可靠的預警系統十分必要,不僅在技術面,同時要加強人民危機意識、警覺預警信號。
印度升1碼 利率兩年新高
印度央行25日把基準利率調0.25個百分點至兩年來最高,以抑制主要因為糧價飆漲而引發的通膨壓力;央行也同時調高通膨預估,市場預料央行會繼續升息,未來借貸成本可能進一步上揚。
印度央行總裁蘇巴拉奧(Duvvuri Subbarao)決定把附買回利率由6.25%上調至6.5%,附賣回利率由5.25%調升至5.5%,符合市場預期。
這是印度去年以來第七度升息,升息次數之多為亞洲國家僅見。
總理辛哈稍早為對抗通膨壓力,已推出抑制糧價上漲的計畫,包括從巴基斯坦進口洋蔥,以及禁止扁豆和食用油出口等。央行升息可望支持當局為通膨降溫的努力。
滙豐控股公司經濟學家艾斯凱森說:「此刻通膨成為重大隱憂,印度央行必須擔起負起主要職責。鑒於通膨壓力沈重,貨幣政策必須比現在更緊縮。」他預測,基準利率往後還會再升100個基點。
野村控股公司經濟學家瓦爾馬也指出:「印度借貸成本必須再往上調以有效控制通膨。今年的通膨率可能會一直居高不下。」
蘇巴拉奧也將3月底前的通膨預估值由先前的5.5%調高至7%。他對經濟成長仍抱持信心,認為本年度經濟成長率將維持在8.5%以上。
印度央行已經要求各家銀行減緩放款成長,表示將「召見」放款成數不尋常增長的銀行。
央行25日未調降銀行的現金準備率或法定流動率,但將先前宣布的部分寬鬆舉措延至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