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硬碟吃緊品牌PC遭殃
◆經濟日報:券商吃補 添30億銀彈
鴻海中科砸百億 打造機器人王國
美股盤後─靜觀歐協議發展 平盤微漲 月表現強勁
[ 美股持續走高,多頭的氣勢很強,只要美股維持高檔,全球股市都會慢慢跟上的. ]
繼周四衝上近 3 個月新高後,美國股市周五 (28 日) 改採觀望態度,接近收在平盤,使得本月表現仍可望達成數十年來最佳單月漲幅。儘管歐盟峰會通過的歐債危機解決方案,一度帶來樂觀希望;但隨時間過去,越來越多疑慮陸續冒出。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小漲 22.56 點或 0.18%,收 12231.11 點。
Nasdaq 指數小跌 1.48 點或 0.05%,收 2737.15 點。
S&P 500 指數微漲 0.50 點或 0.04%,收 1285.09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小漲 0.59 點或 0.15%,收 396.33 點。
今日金融類股普遍走跌,包括高盛 (Goldman Sachs)(GS-US)、花旗 (Citigroup)(C-US)、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JPM-US) 及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MS-US) 皆下跌,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BAC-US) 則逆勢上揚。
受到歐債協議激勵,三大基準指數周四大漲 3% 左右,道瓊指數也攻回 12000 點地盤。本周總結,美股 3 基指皆漲逾 3.5%,根據美國銀行美林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統計,本周股票互助基金流入資金超越債券互助基金,為上個月中以來首見。
本月至今,道瓊指數已上揚 12%,創 1987 年 1 月以來單月最大漲幅;S&P 500 及 Nasdaq 指數也漲逾 13%,各創 1974 年 10 月及 2002 年 10 月以來單月最佳表現。三指數今年累積也全部恢復走揚,其中道瓊指數漲逾 5%,S&P 500漲 2%,Nasdaq 則勁揚 3%。
不過,如同 Christiana Bank & Trust Company 投資組合經理人 Thomas Nyheim 指出,歐洲才正要開始努力規劃出債務解決計畫的細節,預期耗時數月。市場接下來很可能會出現多番震盪。
企業消息: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US) 周四盤後公布上季財報,由一年前的每股虧損 17 美分轉為每股獲利 13 美分,周五股價聞訊大漲 7.2%。
個人電腦 (PC) 巨頭惠普 (HP,Hewlett-Packard)(HPQ-US) 周四盤後宣布,將保留包含根深蒂固 PC 業務的個人系統事業群 (PSG),決定不分拆或出售。因分割的財務成本太高。周五股價應聲上揚 3.5%。
美國石油業巨擘雪佛龍 (Chevron)(CVX-US) 周五公布上季財報,獲利優於市場預期。股價聞訊小漲 0.61%。
美國家電大廠惠而浦 (Whirlpool)(WHR-US) 周五宣布,將在北美及歐洲裁員 5000 人,並公布上季獲利遜於市場預期。股價大跌 14.34%。
經濟消息:美國政府公布,上個月個人收入僅月增 0.1%,遜於分析師預期的增長 0.3%,但優於 9 月月減 0.1%。上月個人支出則由 9 月的增加 0.2% 改善為增長 0.6%,符合預期。
密西根大學公布 10 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上修至 60.9,略高於預期。
其他市場:今日亞股收高,其中上證綜指上揚 1.6%,港股恆生指數上揚 1.7%,日經 225 指數則漲 1.4%。歐洲股市收盤漲跌互見,其中英國富時 100 指數下跌 0.2%,德國 DAX 指數小漲 0.1%,法國CAC 40 指數則跌 0.6%。
今日美元兌英鎊及日元貶值,兌歐元卻升值。美國基準 10 年期公債價格反彈,殖利率由 2.40% 跌至 2.30%。美國 12 月交貨原油價格小跌 64 美分,收每桶 93.32 美元。12 月交貨黃金價格也微跌 50 美分,收每盎司 1747.20 美元。
◆工商時報:硬碟吃緊品牌PC遭殃
[ 近期電子利空偏多,因此使得資金轉向傳產類股,所以短線的交易方向是很清楚的,不過短期的利空會是中期的買點,只是周期不同而已. ]

泰國水患重創硬碟供應鏈,缺貨效應恐在12月起發酵。業界指出硬碟機是PC關鍵零組件,可取代性不高,萬一明年第1季硬碟機供應鏈還無法恢復正常,恐怕導致整個PC供應鏈供貨同步受影響,初步對明年第1季展望保守。
國內電腦廠華碩、廣達、仁寶等將於今日舉行法說會,硬碟缺貨問題勢必成為法人圈的熱門話題。
市場傳出,容量500G的硬碟報價從30~40美元,一口氣上漲至近50美元,漲幅至少達25%,墊高品牌廠成本壓力。筆電代工廠指出,硬碟機通常是由客戶備料,以市場價格報價,代工廠從中無利可圖,因此硬碟機價格上漲,PC品牌廠商承受的成本壓力大於代工廠。
硬碟缺貨狀況,讓各大筆電廠CEO高度重視,和碩執行長程建中坦言,如果明年第1季供應狀況不能恢復正常,狀況將會很糟糕。程建中認為,供應鏈復原時間不至於會長到幾季以上的時間,然而目前資訊混亂,缺貨可能對明年第1季的影響數,無法進一步做評論。
浩鑫總經理陳俞指出,目前市場上硬碟貨源都是用搶的,價格漲幅至少20%,以浩鑫客戶來說,有些是專案訂單,利潤固定,客戶不見得願意吸收硬碟漲價費用,因此只能觀望延後出貨,繼而影響第4季出貨量。
此外,業界擔心硬碟缺貨搶料,造成漲價飆漲,外界擔心恐對筆電代工廠獲利表現雪上加霜。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指出,硬碟多半由客戶備料,且是以實際價格報價,對代工廠而言是買進賣出的零組件,當中並無利潤,因此不會影響營益率。
法人指出,現階段要觀察PC品牌廠可否反應硬碟漲價壓力,以及硬碟備料狀況,否則恐會影響品牌廠出貨量以及獲利表現。
事實上,硬碟供應鏈拉警報,宏碁、華碩已經備料到年底,但是因應硬碟價格飛漲,雙A恐雙雙調漲筆電售價。
此外,根據業界庫存水位,到今年12月中旬應該不擔心斷炊,但明年第1季則會感受到較大的斷鏈壓力,業界也不排除明年首季供料吃緊的潛在疑慮,有可能導致硬碟價格再進一步攀升。
◆經濟日報:券商吃補 添30億銀彈
[ 選前金融股通常都會出現利多,這是政策偏多的結果,從股價來看也知道已經反映過了,因此是不用看到消息才去追股票的. ]
金管會送給券商兩大利多,將調降交割結算基金提撥總金額及券商交給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經手費,預計全體券商可領回近30億元,大幅提高券商資金運用效率。
金管會官員昨(30)日指出,這筆錢希望券商用在更新、擴充資訊設備,若有餘裕,可用來擴大業務規模,原則上不希望發還給股東。
未來券商繳交交割結算基金方式,也將改採機動提撥方式,待交割部位愈大繳愈多,取代現行固定金額的收取方式。
日前金管會委員會已通過此案,等證交所、櫃買中心完成相關配套的法規修正即可對外宣布,預計年底前可完成。
證券商交割結算基金是在民國85年成立,當時主要是市場爆發洪福案等重大違約交割,影響市場交易安全甚鉅。
當時在主管機關出面下,由證交所、櫃買中心、券商公會等組成「共同責任制」交割結算基金委員會,並由券商手續費,以及證交所、櫃買中心經手費中按比率提撥,作為市場發生重大違約交割時確保交割安全的準備金。
金管會官員指出,87年順大裕案動用交割結算基金5.86億元之後,13年來,市場交割制度日益健全,國內未再發生重大違約交割案件,使得基金累積愈來愈多,如今規模已達108億元。
因為這筆錢僅能放銀行定存,收益率低,被券商視為「呆錢」,要求退回的聲浪也愈來愈大。金管會、證交所、櫃買中心、券商公會多次協商,金管會委員會決議調降基金總額,從108億元降為84億元,少掉的24億元全數退給券商。
金管會官員指出,考量近年來網路交易發達,出錯的機會也比較高。另外,也估算股市大跌後券商承受的違約交割風險,因此維持84億元的額度,希望發揮穩定作用。
至於券商繳交給證交所、櫃買中心的「經手費」,金管會也決定一併調降,估計全體券商每年可以少繳3.7億元,有助於提高券商資金運用彈性。
鴻海中科砸百億 打造機器人王國
[ 當公司大幅投資的動作出現後,未來都會有一定的成長可以期待,也是公司積極向前的情況,是可以樂觀看待的. ]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砸新台幣百億元,要在台中打造「機械精密之都」!郭台銘指出,景氣嚴峻時,更需要擴大投資,建設好基礎工業,而機械是工業之母。昨日鴻海在台中科學園區舉行「智動化科技研發大樓」動土典禮,馬英九總統到場祝賀,郭台銘與台中市長胡志強簽署意向書,承諾投資大台中,預估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創造一千兩百億元產值,釋出約二千個就業機會。
頂著台中的豔陽天,郭台銘選在下午吉時舉行破土典禮,也為旗下子公司賜福科技舉辦廠房啟用儀式。舞台兩旁掛有郭台銘寫的一副對聯,上聯是「經濟發展築構於兩岸和平,豈能迴避」,下聯是「精密機械撐起台灣工業,誰與爭鋒。」
鴻海初期準備投入百億元開發中科智動創新園區。胡志強表示,為爭取鴻海投資,等了超過十年,郭台銘在今年六月表達投資意願,九月拍板決定,直到十月才敲到郭台銘的空檔,總算落實這項投資案。
郭台銘稱讚台中市政府的高效率,但也趁著胡志強與馬英九在場,大嘆土地取得不易。郭台銘說,他到巴西投資,當地政府爽快地給了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台中現在只取得○.八公頃,還要分成兩地開發,「誰有地趕快介紹我,我明天就去!」
郭台銘曾推動台灣模具公會的創立,他指出機械對鴻海而言,是「老本行」,鴻海選在台中打造機器人王國,主因是台中的工具機、模具業已形成聚落,具有上下游供應鏈的完整特性,同時也容易找到相關人才。
郭台銘強調,他並不是要搶同業飯碗,絕對不做台灣已有的技術與設備,而是專門研發製造台灣沒有,僅德國、美國才有的高端設備。目前賜福科技生產的機械設備,也僅能提供鴻海內部所需一五%,產能急需擴充,預估最少要五年後,才能滿足鴻海本身需求,有餘力對外銷售。
郭台銘與胡志強也簽署「鴻海科技集團投資大台中」意向書,預估未來三至五年內,將創造一千兩百億元產值,並創造約二千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