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歐元區疑慮揮之不去 道瓊下跌26點
◆工商時報:黑色星期五銷售旺
◆經濟日報:外資回補潮來了
歐債危機深 奧地利也怕淪陷
[ 歐債事件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歐盟裡面的國家是無一倖免,也表示在歐債沒有完全解決之前,都要小心各種未爆彈的. ]
奧地利向來以財政穩定著稱,若說奧地利必須向金融市場保證該國的AAA債信評等不會被調降,這在幾個星期前還是無法想像的事。
但歐元區危機之嚴重,讓奧地利財政部長費科特(Maria Fekter)上週被迫做了這件事。她告訴緊張的投資人,奧國當局與債信評等公司穆迪(Moody\s)的會談「非常順利」。
奧地利政府公債的投資報酬率最近升高,而且與投資德國類似公債的報酬率差距擴大,顯示投資人認為奧地利的投資風險高於緊鄰的大國德國。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經濟學家莫伊克(Gilles Moec)告訴法新社:「原本被認為很穩當的AAA國家,現在開始受到大環境的衝擊。」他形容這種情況是「非理性的」。
但確實是有些疑慮,包括奧地利各家銀行在岌岌可危的中歐與東歐經濟體曝險,還有奧地利政府出手救援,會對奧國財政產生何種影響。
第一儲蓄銀行(Erste Bank)、萊夫艾森銀行(RBI)及義大利金融巨擘聯合信貸集團(UniCredit)旗下的奧地利銀行(Bank Austria)等提供貸款的機構近年往東歐發展,以尋找新客戶。也因為東歐國家經濟成長高於奧地利,這些銀行希望從中獲利。
因此,他們坐擁龐大的貸款,如果這些貸款變成呆帳,可能讓這些銀行深陷危機,迫使奧地利政府以數十億或數百億歐元的公帑紓困。
第一儲蓄銀行預估今年將虧損9億到11億美元,萊夫艾森銀行則在「認真」考慮退出若干市場,但堅持該行對於在東歐業務一般而言感到「滿意」。
這些銀行堅稱他們資金充沛,奧地利政府也說,如果需要紓困,他們可以應付裕如。奧地利失業率在歐洲聯盟各國當中最低。
儘管如此,奧地利中央銀行和銀行監管機構上週要求各銀行在東歐放款要更加謹慎,並且要有讓收支更加健全,以符合新的國際規範。
奧地利跟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多年來也是入不敷出,國債幾乎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5%,但比起希臘等國還是小巫見大巫。希臘國債達到GDP的兩倍。
穆迪一方面歡迎奧地利政府展現維持財政健全的政治決心,一方面指出,奧國需要加緊減少赤字。萬一沒有做到,代價將會很高。
奧地利副總理兼外長史賓德雷格(Michael Spindelegger)說:「如果奧地利的債信評比降一級,從AAA調降為AA+,我們每年所支付的利息就會多出30億歐元(約40億美元)。」
美股盤後─歐元區疑慮揮之不去 道瓊下跌26點
[ 歐債事件越演越烈,各種方式都無法挽回投資人信心的時候,股市就會全面滑落,是要多加小心的. ]
美國股市周五(25日)下跌開出,盤中走升,終場收小黑,周線跌幅創2個月來之最,係因歐元區疑慮仍舊對投資人情緒造成壓力。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5.61點或0.23%至11231.94,連4個交易日走跌,本周跌幅達4.8%。
Nasdaq、S&P 500兩大指數連8個交易日收黑,分別收低18.57點或0.75%至2441.51以及收低3.12點或0.27%至1158.67。
Nasdaq本周跌幅超過5%,S&P 500指數本周跌幅亦達4.7%。上述3大指數本周周線均創下9月中旬以來最大跌幅。
費城半導體指數收低4.03點或1.16%至344.14。
美股本周一直籠罩在歐債危機陰霾之中,係由於公債標售結果令人失望以及歐元區債券殖利率持續走升。投資人對此日漸感到憂心焦慮,進一步加重股市賣壓。
今日,日益上升的歐元區債券殖利率持續困擾投資人。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重新站回7%,再度達到當初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需要申請外界紓困的水準。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亦上升至接近令人擔心上限水位。
Global Forex Trading外匯研究部主管Kathy Lien表示:「我們可能陷入因借貸成本上漲而形成的惡性循環,並造成降評令殖利率進一步上升的憾事。」
昨(24)日,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將葡萄牙主權信用評等降至垃圾等級,另間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亦將匈牙利主權信用評等砍至垃圾等級。標普今日亦將比利時信用評等調降。
Lien亦表示:「假使歐洲官員想要避免西班牙公債殖利率升至與義大利的水準相同的話,他們需要加速行動,並搶救義大利公債殖利率,勿使其殖利率飆升至8%以上,增加借貸成本負擔。」
本周以來,歐元區國家一系列的標售債券表現都顯現出相當疲弱不堪的情形,偷資人也因而更加擔心歐債危機是否加劇惡化。
前(23)日,德國公債標售結果引發投資人擔憂債務危機已開始威脅到歐元區最重要的核心國家,該國央行被迫出資,才使得標售不致失敗。
德法兩國首腦昨日皆反對以發行歐元債券來當做歐債解危方法。
企業:美國電信營運商AT&T Inc.(T-US)股價終場下跌0.51%,收每股27.41美元,早盤漲幅接近2%,係因該公司表示倘若無法成功收購T-Mobile的話,已備好40億美元的分手費用。
由於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狂潮,零售業業績受到矚目。百思買(Best Buy Co Inc)(BBY-US)股價微幅下跌0.31%,收每股25.63美元,而全美最大線上零售商亞馬遜(Amazon.com Inc.)(AMZN-US)股價下跌3.49%,收每股182.40美元。
世界市場:歐洲股市收漲。英國FTSE-100指數上漲0.72%,德國DAX-30指數與法國CAC-40分別上漲1.19%和1.23%。
亞洲股市收黑。上海綜合指數下跌0.72%,香港恆生指數收低1.37%,日經指數收低0.06%。
匯率與商品:美元兌歐元、英鎊及日元匯率走升。
1月原油價格收高0.6美元至每桶96.77美元價位。
12月黃金期貨下跌10.20美元至每盎司1685.70美元。
公債:美國10年期公債價格盤中微幅下跌,殖利率升至1.97%,前日稍晚為1.94%。
◆工商時報:黑色星期五銷售旺
[ 美國年底是電子的旺季,不過市場都在擔憂明年的歐債是否會更加嚴重,因此這個短多是很難救得了中長空的. ]
美國年終銷售旺季開出紅盤,根據上周六出爐的零售統計顯示,今年美國感恩節翌日,所謂「黑色星期五」的零售額較去年同期躍增6.6%,達到114億美元,不僅創下2007年以來最大增幅,也達到歷史新高。
分析師表示,黑色星期五大捷,有助本周美股反彈。
在商店內裝設客流量計算裝置來評估銷售狀況的顧問公司ShopperTrak表示,去年美國「黑色星期五」零售額僅比2009年增加0.3%,今年則大幅攀高,歸功於許多零售商延續開店時間提前至星期四晚上的做法,同時也加強衝刺線上銷售。
這兩種策略,再加上對熱門商品祭出異常之高的折扣,聯手衝高銷售額。ShopperTrak表示,美國實體商店今年「黑色星期五」的來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5.5%。
IBM旗下的資統單位Coremetrics表示,美國今年「黑色星期五」的線上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4.3%,感恩節當天的線上銷售額更是較去年同期成長39.3%,凸顯出在這個傳統上是美國零售商全年最重要的營業時段中,網路銷售的地位益趨重要。
今年美國消費者用行動裝置來比價及購物的情形都明顯增加。Coremetrics分析說,今年線上銷售中約9.8%係來自於行動裝置,遠高於去年的3.2%。
根據零售業指出,Leapfrog的兒童平板電腦LeapPad、亞馬遜的Kindle Fire,與Activison的電玩軟體決勝時刻都是最熱銷的產品。此外,在網上詢價比較的產品中,最熱門的是5英寸平面電視,其次是索尼的PlayStation3與微軟的Xbox遊戲機。
線上銷售額較去年同期的成長幅度,以百貨公司的59%居冠,其次是家具家飾的48.8%,成衣服飾的47.7%,美容保健用品的34.3%。
不過ShopperTrak表示,消費者今年仍然非常價值取向,意味「黑色星期五」的強勁消費動能是否能維持整個年終假期季節,即持續到聖誕節,還有待觀察。
◆經濟日報:外資回補潮來了
[ 目前借券餘額高達423萬張,還券一成就是40萬張,對於台股短期有助漲的效果,不過中長期的趨勢還是很強,因此短多是不用去搶的. ]
在政府要求「欠券還券」一聲令下,本周將掀起外資回補潮。第一波即是周二要求提前還券的22檔個股,總張數高達19萬張。同時,金管會下令,證交所本周將全面清查「融資性借券」,並要求限期還券,初估外資借券餘額將因此下降二、三成,有助消除市場賣壓心理因素。
分析師表示,高借券股包括中鋼、聯電、勝華、宏碁、新光金、晶電、矽品等公司,這些個股還有大量借券待償,可能帶來軋空行情。
證交所指出,第一波提前還券的個股依約都要在29日還券,借券人有三種方式可以還券,包括自有庫存、借新還舊及自集中市場買進,若未在期限內還券,證交所將處分擔保品並自隔一營業日代為進場回補,假設處分結果虧損但借券人未償,最重將喪失借券資格。
證交所統計,目前借券市場的出借人中,外資占約六成,其餘四成則以國內壽險、投資機構及政府基金為主。外界這才發現,原來連政府基金也出借股票,結果被外資借來放空,自己減損政府基金辛苦護盤的成效,如今急忙亡羊補牢。
第一波要求外資提早還券的機構,是以政府基金為主,第二波將由政府基金持續聯合國內民間機構的出借人,持續要求外資提早還券。但證交所不願公布還券標的與數量,避免造成市場搶搭軋空順風車,但市場推論,應仍不脫目前借券餘額較高的熱門股票。
另外,融資性借券也被金管會盯上。所謂「融資性借券」通常是由外資將股票出借給另一外資,借券人有外資銀行,也有非銀行的外資法人,借券人在拿到股票後,會融資一筆資金給出借人。
官員表示,這類外資借券,除非股價下跌,融資出借人還不出錢,股票被借券人斷頭賣出,否則通常借了券多不會賣出,對市場不會造成賣壓。但外資圈這種「融資性借券」日益盛行,使得外資借券餘額水位居高不下,在投資人心中造成很大的壓力。